【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Tuesday, October 11, 2005

站在巨人肩上

對科學史有興趣的人們,應該對「站在巨人肩上」這句話不陌生。167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一封給胡克的信中寫到:「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雖然,我個人所主修的本科系不是理工及醫科,但是在與老師學習「心靈科學」的過程當中,一路走來,尋覓過無數的知識來源,常常在切身體認感受與所受知識的強烈質疑之間徘徊。宇宙間有許多的現象,是當今的科學家也尚未無法解釋其原理。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代表了全人類首次踏上月球表面,在科學的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從原本認知的「太陽繞地球轉」,在經過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等前輩科學家窮數百年的努力之下,「地球繞太陽轉」的事實,遲遲到1979年才在教宗若望保羅二世的肯定之下,還給當初受禁的伽利略一個清白。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更說過:「一個新的科學真理並不是藉著使它的反對者信服、瞭解而勝利,而是因為它的反對者都死光了,新生代都熟悉這個新的真理。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一個又一個的喪禮之上的。」物理科學的演進,由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出發,到近代的牛頓力學、原子物理學、亞原子物理學、相對論及量子力學、超弦理論、乃至於萬有理論,正是如同普朗克所稱的那樣。回觀「心靈科學」,它也是這樣一門顛覆傳統物質科學理論的精闢之學。

什麼是「心靈科學」呢?在我所學所知的範圍裡,簡單地說,就是研究與心靈意識精神之力量相關的科學。有別於心理學專門在探討人類心理的運作方式,「心靈科學」擅長於探究「心靈意識能量」如何能夠對「空間」與「物質」造成影響,這也就是它之所以顛覆了當今的傳統物理學之處。

既然稱「心靈科學」為科學,當然就不能避免要使用科學的方式來檢驗其真存在的真實性。要談「科學」,就得先從什麼是「科學」本身講起。中文的「科學」一詞,其實本源自於日文的翻譯,是為「分門別科之學」。簡單來說,科學可以被分為「科學理論」(科學知識)與「科學實務」(科學方法,及其所延伸的科學技術,簡稱為「科技」),以及涵蓋「科學理論」與「科學實務」兼具,探討「科學精神」本身的「科學哲學」。

在哲學的領域裡,有所謂「唯心論」、及其相對應的「唯物論」。「心靈科學」其實就是構築在「心物合一論」的哲學基礎下,所衍生出的一門科學,俗語亦云:「哲學為科學之母」。科學的精神所講求的是實證精神,透過假設、推理、實驗、求證,正如在中庸裡所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在實務上,我們能夠透過科學的方法,重複地實驗複製同樣的結果。

「心靈科學」就其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在傅理德曼(Norman Friedman)的著作《心靈與科學的橋》裡,找到一條強而有力的線索,本書結合了由理論物理學家博姆(David Bohm)、當代長青哲學的權威威爾伯(Ken Wilber)、以及更具爭議性的賽斯資料(Seth Material)三方面的理論相互呼應而成,為「心靈」與「科學」搭上一座橋樑;我們更可以在超弦理論中,找到其在實務應用上,找到更貼切的理論基礎。

「心靈科學」就其實務面而言,最初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菩提樹之果實,在經過精神力的載波共振調頻以後,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類似磁鐵間有種微弱的相吸、相斥的力量,但以樹木有機物本身所內含的化學元素,就我所認知的常理而言,應該不具有高含量的磁性或反磁性金屬元素,如鉻、錳、鐵、鈷、鎳、釹等;同樣地,以市面上所販賣的萬金油,其包裝外殼的金屬蓋(化學成份需要進一步探究),與內裝有萬金油的玻璃瓶(主要化學元素為矽),做一樣的仿磁鐵摩擦實驗,也可以感覺得到一股相吸、相斥的力在作用。這是我在事後找遍許多的書籍和網站,也沒有過此類相關的文獻記載,得以解釋這樣的現象。但從這些親身的體驗當中,我清楚地知道這將是人類科學文明的新頁!

有一次,我與同學拿著新買的書《穿梭超時空》在討論相關科學主題的時候,老師走了過來,跟我們分享他的過往故事,才發現,他的經驗並非從書本上的知識得來,而是經過長時間所累積下來的實驗成果。在我感到驚訝與敬佩之餘,也記錄下了內心的感動,回贈與老師:

「集寰宇化育之精,窮二十寒暑之華,化經驗維新知行,啟後世奔騰延綿。」

站在老師的肩膀上看事情,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同時也有著相當高的責任和使命感。觀近五百年來的科學史,我們見到西方科學主導著時代潮流。我想告訴全世界,這是個源自於東方的古老科學,我們稱它為「心靈科學」!

在老師二十餘年的研究下來,已可以將此力應用在食、衣、住、行等等生活常見的物質材料中,在經過精神波共振後的物質,就「食」的應用來說,使食材具備高度的穩定性、較不易腐敗、保鮮度高,增強食物本身的美味,小分子化的高穿透力,可以幫助食物之吸收;就「衣」的應用來說,即使在潮溼的環境中,也有極佳的防潮效果;就「住」的應用來說,室內的溼度會相對地較低,讓生活空間充滿負離子;就「行」來說,可以加強燃油的有效燃燒,而達到馬力增強之效果,動力方向盤可以顯著地感受到較為輕盈,自動排檔也會感覺到換檔較為順暢!

「心靈科學」,在身心靈修養方面的領域裡,是超乎宗教與哲學的;就人類科技發展的領域裡之生活應用,更是超越近代物質科學的!而在其應用範圍裡之物質,在外觀上看來,與一般的物質世界中的萬物無異,然就其製作的過程中來說,卻又是那麼地違反當今之物質科學常理。截至目前為止,就當今各種量測儀器的技術而言,嚴格說起來,是沒有相對應的量測儀器可供科學之測量,但就人類五官的感官體驗感覺來說,卻又能夠感受到那微乎其微的細膩不同;再就科學理論方面而言,老師當然研究開發有其獨到之見解,但在「心靈科學」與既有之「物質科學」之連結,對於未曾接觸過的人們,或許可從《心靈與科學的橋》這本書中窺探端倪。最後,在「心靈科學」與「物質科學」的結合應用上,誠如歷史上科學之演進,新舊科學之間並非是互斥關係,反而是特例性的相輔相成關係,有待各界既有相關科學領域之人士如物理、化學、材料應用等等,一同合作開發,共同為人類生活文明的進步努力奮鬥!¶

Labels:

欣賞與評論的藝術

接續上禮拜朋友來訪的心得,在晤談當中除了聊到「忘我」,他也重新喚醒我昔日在美國求學時關於「欣賞與評論」的記憶。

在台灣過去的填鴨教育體制裡,很少有教導下一代如何去思考、欣賞與評論,有的只是複製知識、欠缺創造、創新。返台以後,長期陶浸在謾罵的台灣社會氛圍裡,險些蒙蔽了曾經有過的美好「欣賞與評論」之回憶。

由於所讀的是藝術學院,在很多的實作課程當中,每每到了同學們繳交作品的時刻,不免是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良機。

在最初學會運用英文「appreciate」這個單字的時候,心中總會同時升起「感激」與「欣賞」重疊的意義,要能夠如實地同時轉譯這個英文至中文著實不易,因為總是會在「感謝」中找到「欣賞」,也會在「欣賞」中發現「感謝」,就算是遇見無法馬上接受的作品,在「評論」同學們的作品之時,誠如詩仙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總謹記著去「欣賞」每位同學所表述作品內涵的「原點」,且先不管該作品是否能夠完全地表達呈現出那樣的質感,自己再怎麼不喜歡的作品,總是有它值得稱許之處!這也該是「評論」所應抱持的最先態度,在「自由」的創作領域裡,當有了對於「先入為主」的「依賴」,便失去了「自由」所伴隨的那份「尊重」的品質。

話說重頭,畢竟我這一代也是如此地受填鴨教育走來,在找尋填鴨教育優點的同時,不得不在本文裡加上這一段,那時候在美國讀大學時,共同科目裡有一堂「數學」,我個人由於以前在台灣讀專科時已經修過「微積分」的學分可以扣抵,所以就不需要再上美國的「數學」課。聽起那些沒有學分可以扣抵的學生談起這堂課時,由於課程裡教授的是台灣小學時就教過的四則運算,九九乘法朗朗上口的亞洲學生,要能通過四則運算的考試根本是輕而易舉,所以話說回來,某種程度的記憶,在這個例子裡,是有它的優勢。對於新教育裡的「建構式數學」之優劣,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範圍,只能說那是個「中庸」之道的課題!

很多事情,總是在我們親身去經驗過以後,我們才會懂得去「感謝」,也纔能夠去「欣賞」,這也是當今台灣社會裡普遍所欠缺的素質,不曉得在何時何年,這樣不懂得如何去「欣賞」與「感謝」的台灣,能夠走入歷史中的曾經,言及此,且容我做某種程度上的離題與感嘆,再添一筆。

在天下文化於1992年初版的《發現台灣》裡,有一次,我把其中一段話讀給朋友聽,這位朋友很驚訝這一段引述之言,竟是出自於台灣日治時代的「台灣孫中山」蔣渭水先生。由於蔣先生也是位醫生,他替當時的台灣社會開立了診斷報告書,在「現症」的描述裡,他寫道:「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慾旺盛,精神生活貧脊,風俗醜陋,迷信深固,頑迷不悟,罔顧衛生,智慮淺薄,不知永久大計,只圖眼前小利,墮落怠惰,腐敗、卑屈、怠慢、虛榮、寡廉鮮恥、四肢倦怠、惰氣滿滿、意氣消沈,了無生氣。」這台灣診斷書寫於1922年,距今(2005年)已是八十又三,昨日彷彿今日,尚祈願明日不復今日。於「欣賞」與「感謝」的「評論」之餘,只能說,台灣是全球開發文明歷史裡的邊陲之地,曾經,在尚未全然漢化之前,她是個美麗的桃花源,在無盡的未來歲月裡,需要多少世代人們的努力,我們才能夠找回這份歷史中的古老記憶;在經濟開發、教育改革、與環境保護的翹翹板上,又是另一個「中道」的課題⋯⋯¶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體悟

「體悟」是身體力行以後的所得所悟,是所有知識的本源;時時讓自己活在更寬廣的可能性中,才不會被既有的「經驗」與「知識」所障礙。在還沒有嘗試之前,不可能有深刻的領悟,而凡走過的也必定留下足跡⋯⋯

本書中的「體悟」,是我至今的種種經驗分享,合於情理與既有知識者,是親身對於知識的印證;非合於情理或既有知識者,若非為無稽之談,則可能是另一門新知識的開端!在莫過於妄自菲薄之餘,也得時時留意是否又過度地膨脹自我。

「體悟」是回首過去;「覺知」是以被啟發的新認知去展望未來,發現新的可能性;「洞見」是過去與未來在當下的毫秒相會,是一種深刻的「發覺」;「沈思」是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沈澱;「冥想」,或稱「靜心」、「靜思」,則是讓思緒篩去雜訊、無牽無掛、任時間也消逝無蹤,而恆存於當下的認知⋯⋯

而以上的「覺知」、「洞見」、「沈思」、「冥想」,也是來自我親身的「體悟」⋯⋯¶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覺知

「覺知」對我來說,多半是源自於外在的人、事、物所得知的「曉得」,或可說是一種「啟蒙」,經過了自我內化以後所形成的「覺知」,一種覺識的認知。

在「覺知」以前,不是「後知後覺」,就是「不知不覺」,人的言行可能是被潛意識或無意識所主導。總言之,一切從無法察覺認知到懂得如何去鑑賞與認知的整個過程,我在此管它叫做「覺知」,從另一個相對的觀點,它其實就是一種「被啟蒙」的狀態。

嚴格地說起來,「覺知」是有層次的。有一種更深層的「覺知」,是那種在每個當下,感官都持續地覺察著周遭環境的變化,並有「能力」對此等當下的環境變化做出改變外在環境的回應。這跟感官的反射動作是非常不一樣的!人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非常地微妙,到底是人受環境而改變、或是人在改變環境?這端賴人們能不能夠意識到這種自主意識的深層「覺知」,在每個當下!¶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感動時分

「感動」,是個無比輝鴻的力量,足以「推己及人」!何以說要感動別人,得先感動自己,此可見得!

中國古代有廿四孝,足以「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在今日的認知標準中尚稱合理,「哭竹生筍」是否只是個童話故事,倒是件頗值得深思的事!

累積記錄自己的感動,總會發現一片「真誠」,彷若水能穿石,話說回來,不過是水能夠溶解許多各式各樣的礦物質,「感動」也是如此!

「感動」是內在心靈錄影帶中突然凝注的一個短暫「停格」,彌足珍貴,教人如此難以抹滅,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洞見

「洞見」是過去與未來在當下片刻的短暫交會,是內心與外在的相印,是不需經由他人告知的知見,是所有創造、創新、發現、和發明的泉源!

儘管事物尚未發生,從過去所累積的歷史經驗值加上對於事物存在的根本本質去認知與理解,切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變與不變之間,深究其變或不變的本質,則或能剎見那亙古以來的未知,當事物尚未發生或發明,倘若三生有幸,此洞見為眾人之福,且莫忘將此與宇宙天地同感而生的靈感,努力讓它發生、並與眾人分享之!倘若此洞見是個災難的預警,也要努力讓它不要發生,我的命運,掌握在我的手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手上;而所有的發生,是構築在一步一履的努力實踐上,而非基於種種的推敲和算計上,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除非這樣的推敲與算計是整個努力過程中的一環⋯⋯¶


¶¶¶

MODIFIED;
MarCH 2))&
ESzzERIxxxxxxEMJNNNNNCPPPPPPPPEEEEErienceDDDD
【註記:MarCH 2))&就文字上來說,並看不太出來這是什麼意思,但是,如果您會打字,看一下電腦鍵盤就知道,這其實是我在「速記」的那個當下「腦」、「手」正在協調打出 March 2007的一種「速」的「呈現」!後續的塗鴉文字,您能夠去體會就體會,看不懂也無妨,這只是我當時腦袋瓜裡所流竄過的、被我的手所捕捉下來的「記錄」而已...】


氣閑神定;

again;right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LETE::


REREEEEEERRRE


ER; EEEERRRRAAAAASSSSEEEEE::


***

UNPLUG:::


.

SHotdown


Wow!!!!


Start time: 2007, 3/6;

FINIDSHEDeeeddd , jjjjjjust has never seen///??? Unexpeeecteetttteeedd.....REEFVEISEEEER;;;;


revised...

KKKKKKKKKaaaaaaaaaaaaaaaaaa.........

MMMMMM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MMMMMeeeeeeeee...............



Miao!,,, Miao,,,,, Miiaaaoooo.....;


current time: 11:32:22¶


REVISED TIME: 三月六日,2007¶

...

喂完成;未;漢音輸入法;

...

だれですが。

ひ、どうぞおう。

見閑斯祈煙?

健步閑而內自省也,災?

裡災ㄩ災?

ㄇㄡ!災?



execuseme?i“mnotsure。。。atlallallllll¶

BLOG TIME: 11:54:49;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非關創意

「非關創意」或許在創作上無直接之關係,但在生活中的待人處世上,卻是息息相關。反過來說,倘若是在創作上,以此為出發點作為創作之主題,那麼說來,便是生活處處皆創意。其實,被我歸類在此類別的文章,就文章的寫作來說,也是一種創作,畢竟這些文章的內容,不是被平白捏造出來,對我來說,反倒是難以抹滅的生命故事裡的一環,發乎內在良善的知見,雖然與一般普遍性的生活創意無關,我且期盼在更多的創作中,能夠融入更多這一類的精神創作元素,以適度地為作品增添內涵上的豐富與省思。¶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定心丸子

創作的過程中,總難免經過許多的內心煎熬,這宛如新生兒誕生前的陣痛,而這「定心丸子」,就是我餵我自己的一帖安胎方子,在此獻拙,見笑了⋯⋯¶

Labels:

私房哲學分類解析—有此一說

「有此一說」,由於就目前為止,社會普世尚未有此共同之認知,就實務上來說,這是我的經驗之談,佐以部份的少數依據,就理論說來,這或許是值得眾人深入探討的理論主題。

雖說是經驗之談,我未將之歸類於「體悟」,僅稱之為「有此一說」,以示其為個人之淺見,且願有更多人能夠認知到我所描述的體認,那麼或許有一天,也可能是眾人的「體悟」!¶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