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Tuesday, October 11, 2005

欣賞與評論的藝術

接續上禮拜朋友來訪的心得,在晤談當中除了聊到「忘我」,他也重新喚醒我昔日在美國求學時關於「欣賞與評論」的記憶。

在台灣過去的填鴨教育體制裡,很少有教導下一代如何去思考、欣賞與評論,有的只是複製知識、欠缺創造、創新。返台以後,長期陶浸在謾罵的台灣社會氛圍裡,險些蒙蔽了曾經有過的美好「欣賞與評論」之回憶。

由於所讀的是藝術學院,在很多的實作課程當中,每每到了同學們繳交作品的時刻,不免是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良機。

在最初學會運用英文「appreciate」這個單字的時候,心中總會同時升起「感激」與「欣賞」重疊的意義,要能夠如實地同時轉譯這個英文至中文著實不易,因為總是會在「感謝」中找到「欣賞」,也會在「欣賞」中發現「感謝」,就算是遇見無法馬上接受的作品,在「評論」同學們的作品之時,誠如詩仙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總謹記著去「欣賞」每位同學所表述作品內涵的「原點」,且先不管該作品是否能夠完全地表達呈現出那樣的質感,自己再怎麼不喜歡的作品,總是有它值得稱許之處!這也該是「評論」所應抱持的最先態度,在「自由」的創作領域裡,當有了對於「先入為主」的「依賴」,便失去了「自由」所伴隨的那份「尊重」的品質。

話說重頭,畢竟我這一代也是如此地受填鴨教育走來,在找尋填鴨教育優點的同時,不得不在本文裡加上這一段,那時候在美國讀大學時,共同科目裡有一堂「數學」,我個人由於以前在台灣讀專科時已經修過「微積分」的學分可以扣抵,所以就不需要再上美國的「數學」課。聽起那些沒有學分可以扣抵的學生談起這堂課時,由於課程裡教授的是台灣小學時就教過的四則運算,九九乘法朗朗上口的亞洲學生,要能通過四則運算的考試根本是輕而易舉,所以話說回來,某種程度的記憶,在這個例子裡,是有它的優勢。對於新教育裡的「建構式數學」之優劣,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範圍,只能說那是個「中庸」之道的課題!

很多事情,總是在我們親身去經驗過以後,我們才會懂得去「感謝」,也纔能夠去「欣賞」,這也是當今台灣社會裡普遍所欠缺的素質,不曉得在何時何年,這樣不懂得如何去「欣賞」與「感謝」的台灣,能夠走入歷史中的曾經,言及此,且容我做某種程度上的離題與感嘆,再添一筆。

在天下文化於1992年初版的《發現台灣》裡,有一次,我把其中一段話讀給朋友聽,這位朋友很驚訝這一段引述之言,竟是出自於台灣日治時代的「台灣孫中山」蔣渭水先生。由於蔣先生也是位醫生,他替當時的台灣社會開立了診斷報告書,在「現症」的描述裡,他寫道:「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慾旺盛,精神生活貧脊,風俗醜陋,迷信深固,頑迷不悟,罔顧衛生,智慮淺薄,不知永久大計,只圖眼前小利,墮落怠惰,腐敗、卑屈、怠慢、虛榮、寡廉鮮恥、四肢倦怠、惰氣滿滿、意氣消沈,了無生氣。」這台灣診斷書寫於1922年,距今(2005年)已是八十又三,昨日彷彿今日,尚祈願明日不復今日。於「欣賞」與「感謝」的「評論」之餘,只能說,台灣是全球開發文明歷史裡的邊陲之地,曾經,在尚未全然漢化之前,她是個美麗的桃花源,在無盡的未來歲月裡,需要多少世代人們的努力,我們才能夠找回這份歷史中的古老記憶;在經濟開發、教育改革、與環境保護的翹翹板上,又是另一個「中道」的課題⋯⋯¶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