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和平
自幼以來,成長在一個宗教信仰豐富的大家庭裡,家庭中的長輩們各自有各自的信仰,時而彼此間會有爭執,無形中也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渴望著「和睦」的家庭。隨著年歲增長,也親身去認識、經驗不同的宗教。此過程間,跌跌撞撞的過程難免,也曾在不自覺間,落入同樣的信仰辯論爭執,忘卻了真正得來不易的「和平」真諦。
宗教,總是勸人向善,在過去人類文明中,扮演著明燈的角色,照亮人們的心,也在世界各國族裡,締造過輝煌的偉績,人們用藝術去歌頌讚美,因此而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宗教藝術,訴說著耶穌、佛陀甚或是更古老的神話故事。
宗教,對許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是不容侵犯的寶殿聖境,當他人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有所批判之時,捍衛往往是未加思索的反射動作。連年不斷的以阿戰爭、或是回教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間的衝突所致的恐怖行動,家庭裡的宗教信仰爭執只是一個這些宗教戰爭的縮影,當代的人類需要一份適用於這個年代的普世公理,超乎現有的宗教以外;所有的律法如同防波堤一般,只足以嚇阻犯罪,無以引領人心。
由於交通與資訊的便利,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更深,當東方人開始學習西方的船堅砲利、電腦科技、和生活時尚,當西方人開始學習東方的草藥中醫、針灸、禪修、瑜珈,人們真正在乎的是文化交流之下,攸關自身生活的利益。若說近年好萊塢電影的全球氾濫,或說是文明如潮水一般恆從高處流向低處。
在美國自一九六○年代的反戰爭潮流中,逐漸有西方人覺知到東方傳統的奧祕,而有跨越傳統宗教分別的「新時代」運動誕生。在新時代運動裡,沒有任何形象的「神」參與推動,而是百家爭鳴,但卻有研究指出,在所有覺醒運動的背後,彷彿有一隻幕後推手在悄悄運作著。在西方的文獻裡,有人把這波「新時代」的潮流,溯源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馬丁.路德所展開的宗教革命,由於唾棄教廷基於經濟收入發行「贖罪券」的腐敗,馬丁.路德展現出自我良心之道德勇氣,重新定義了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在東方之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佛與道的紛爭,直到梁武帝時代,有位善慧菩薩傅大士,身著道冠儒履佛袈裟,為梁武帝現身說法,開啟了儒道佛三家作一家的時代。而於近代西風東漸後,有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集東西哲學之大成。宗教之於哲學,或有所異,引人思辨之處,若有所同。無獨有偶,新時代之印度二大巨擎,奧修與克里希那穆提,克氏曾被冠上「救世主」之彌勒再生、彌賽亞再世的名號,解散為他所成立的通神協會,自己只謙稱是大家的朋友;奧修則為傑波普大學哲學系教授,融會貫通東西哲學,吸引了眾多西方人拜在門下,儼然彷彿成為新的宗派,二者作風成為極鮮明之對比,克氏指出真理在乎於每個人自己的了悟,無關乎任何組織或上師;奧修卻彷彿在表象上儼然是自成一門的宗教。當我在印度奧修國際社區內目睹克里希那穆提的紀念碑時,參透兩位大師的心神相會,從克氏教誨到奧修的靜心法,《正是那朵玫瑰》便是從克到奧的那扇大門,我得以持平看待二方的說法,各取其精,不偏不倚。
說來慚愧,早年在拜讀過諸位先人之經典大作之後,原本還會落入「新時代」與「傳統宗教」之無謂爭辯中,執著於新時代諸書所預言的和平時代,忘記了切身力行人際間無須有分別的尊重包容,以求能致力於心神交流的內外在和諧。在當今自由民主的工商時代,如何創造和睦的家庭和職場環境,需要人們時時警醒自己,總是家和萬事興,和睦與和平需要人人高度的自覺與自省。¶
宗教,總是勸人向善,在過去人類文明中,扮演著明燈的角色,照亮人們的心,也在世界各國族裡,締造過輝煌的偉績,人們用藝術去歌頌讚美,因此而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宗教藝術,訴說著耶穌、佛陀甚或是更古老的神話故事。
宗教,對許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是不容侵犯的寶殿聖境,當他人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有所批判之時,捍衛往往是未加思索的反射動作。連年不斷的以阿戰爭、或是回教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間的衝突所致的恐怖行動,家庭裡的宗教信仰爭執只是一個這些宗教戰爭的縮影,當代的人類需要一份適用於這個年代的普世公理,超乎現有的宗教以外;所有的律法如同防波堤一般,只足以嚇阻犯罪,無以引領人心。
由於交通與資訊的便利,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更深,當東方人開始學習西方的船堅砲利、電腦科技、和生活時尚,當西方人開始學習東方的草藥中醫、針灸、禪修、瑜珈,人們真正在乎的是文化交流之下,攸關自身生活的利益。若說近年好萊塢電影的全球氾濫,或說是文明如潮水一般恆從高處流向低處。
在美國自一九六○年代的反戰爭潮流中,逐漸有西方人覺知到東方傳統的奧祕,而有跨越傳統宗教分別的「新時代」運動誕生。在新時代運動裡,沒有任何形象的「神」參與推動,而是百家爭鳴,但卻有研究指出,在所有覺醒運動的背後,彷彿有一隻幕後推手在悄悄運作著。在西方的文獻裡,有人把這波「新時代」的潮流,溯源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馬丁.路德所展開的宗教革命,由於唾棄教廷基於經濟收入發行「贖罪券」的腐敗,馬丁.路德展現出自我良心之道德勇氣,重新定義了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在東方之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佛與道的紛爭,直到梁武帝時代,有位善慧菩薩傅大士,身著道冠儒履佛袈裟,為梁武帝現身說法,開啟了儒道佛三家作一家的時代。而於近代西風東漸後,有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集東西哲學之大成。宗教之於哲學,或有所異,引人思辨之處,若有所同。無獨有偶,新時代之印度二大巨擎,奧修與克里希那穆提,克氏曾被冠上「救世主」之彌勒再生、彌賽亞再世的名號,解散為他所成立的通神協會,自己只謙稱是大家的朋友;奧修則為傑波普大學哲學系教授,融會貫通東西哲學,吸引了眾多西方人拜在門下,儼然彷彿成為新的宗派,二者作風成為極鮮明之對比,克氏指出真理在乎於每個人自己的了悟,無關乎任何組織或上師;奧修卻彷彿在表象上儼然是自成一門的宗教。當我在印度奧修國際社區內目睹克里希那穆提的紀念碑時,參透兩位大師的心神相會,從克氏教誨到奧修的靜心法,《正是那朵玫瑰》便是從克到奧的那扇大門,我得以持平看待二方的說法,各取其精,不偏不倚。
說來慚愧,早年在拜讀過諸位先人之經典大作之後,原本還會落入「新時代」與「傳統宗教」之無謂爭辯中,執著於新時代諸書所預言的和平時代,忘記了切身力行人際間無須有分別的尊重包容,以求能致力於心神交流的內外在和諧。在當今自由民主的工商時代,如何創造和睦的家庭和職場環境,需要人們時時警醒自己,總是家和萬事興,和睦與和平需要人人高度的自覺與自省。¶
Labels: 非關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