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Friday, October 07, 2005

進入「忘我」

在確認網誌出版的初步時間計畫以後,我一直醞釀著封面設計的誕生。腦中浮現過許多的點子,可是我卻在這些想法裡徘徊。〈高覺感型無知〉就是在這樣子的心境下所寫出來的,心裡頭盤算著這個想法不夠新意、或是那個表現法不夠強壯、或是某一個想法會不會不夠吸引人?總之,又是陷入了一陣陣地苦思,其實,我得再次提醒自己該放鬆下來,讓自己多玩一些東西,一直到讓自己忘了自己的種種框架與束縛,才能夠破繭而出!

前天夜晚,有位過去美國同校的同學來訪,東談西聊扯了許多,欣賞過他的某些作品與才華,我認知他是個鬼才,但也在此次晤談中,才了解其實他也是慢工出細活的人,總是讓自己從生活中融入預期中作品的心境,讓作品慢慢地自己浮現出來它那不可知的風貌,而在那樣的時刻裡,自己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是的那個自己,遁入了忘我之境,全世界剩下的只有陶醉和餘音縈繞⋯⋯

進入那樣的情境吸引人,這也難怪有許多人會以磕藥來幫助自己放鬆,讓自己忘了自己。言及此,雖然我個人沒有試過那些玩意兒,不過卻曾經有過幾次親身體會。各位一定很好奇,既然沒有試過那些藥物,我又是如何能夠體會那樣的感覺?這樣好了,我把它反過頭來說,如果我的印象沒有記錯的話,當初那些藥物之所以會被發明,其實就是科學家們在研究印第安巫師於進入超感意識時,是怎麼個一回事兒?當他們了解至相當程度以後,掌握到如何用化學合成的藥物,來達成近似的意識轉化效果,這些藥丸子就是這樣而誕生的!

我依舊深深地記得第一次的發生時,是在1999年準備要回台灣的前夕。事後回想起來,它發生得太快,悄悄地來,我來不及察覺,很多的細節我已然忘懷,依稀只記得些許永生難忘的零星片段,這其中的前因後果故事歷程很長,現在的我,試著儘可能地把還記得的經過,用最簡短的文句記錄下來。

記得大約是在1999年起開始練氣功,由於上過了潛能課程後,對於「空」性有了初步的深度體驗,我開始慢慢地能夠看懂一些佛經的內涵。因為懂得如何去放空自己的意識心,第一次去學氣功時,很快地就感覺到內在的一股力量在引導著我的肢體移動。

由於1999年底即將準備歸國,我讓自己重新再上了一次同樣的課程,再一次體驗那種當頭棒喝的頓悟震撼。在課程結束以後,整個人像個充飽了電的電池,大腦裡思考的速度比平時快上N倍,整個人極為敏感,相對於思考的速度,說話的速度卻慢了許多。再加上初練氣功的關係,尚未懂得如何去儲存與調節運轉這股充飽的能量,思及行及,思考到什麼,身體的行動馬上也就尾隨而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描述,那時就好像武俠小說裡的主角,由於練了各個門派的功法,一時之間不諳彼此之間的異同,已痴已狂,無拘無束,狂肆也快,了悟也快,有招似無招,無招即絕招,套句那專用的術語就是「走火入魔」,不過就算是魔也是有佛性,回過頭來想時,其實這應該也就是「魔考」的試鍊。

再繼續往下描述之前,我要先插播一段關於「思考速度變快」的精彩片段。事後,我後來與一位因為好奇而試過藥丸子的同學討論過,才發現我當時的精神狀態,跟他吃藥的時候很接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剛剛提到過,故事的前因後果很長,因為思考的速度變快,當我已經在思惟的時空中穿梭過許多的記憶時,所有的思緒被壓縮在同樣的地球時間裡,如果把這些思路展開來,自然會感覺到相對的時間被拉長;再換另外一種計算機的語言來解釋,彷彿像是人腦像電腦的CPU被調整成超頻率在運轉。

所幸,後來有與氣功老師連絡,她連忙從聖荷西趕來舊金山幫忙調理,在調理的某一刻當下,我即感覺到尾椎最後末稍的骨頭像動物尾巴一樣地自己在搖動,記得那時候的骨頭搖動應該有一、兩分鐘之久,那是一次刻骨銘心的親身體驗。事後,在找遍許多知識比對以後,我發現關於尾椎的描述,和《拙火經驗》裡面的描述非常相似。

回到台灣以後,因緣際會之下,也有過幾次類似的經驗,如何進入那般的意識與心境,對於我來說,仍舊是一個謎,只是,在恩師的教導之下,我才慢慢地去學習該如何讓自己在進入那樣的心境的同時,卻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保持著一顆平常而靜定的心,讓內心於狂野中入木三分,在外表上不著痕跡,當時光悄悄地流動,驀然回首,在時時刻刻的耕耘累積當中,我儼然跟開始時候的我,早已似同非同,還管它忘不忘我⋯⋯¶

Labels:

Wednesday, October 05, 2005

磁碟工具程式-9972錯誤修復

前天為了找資料,我把一部Firewire硬碟接在iMac G4上,才把想要的檔案給拖到本機的硬碟內,結果那外接的硬碟就自動退出。我重新把它接回去,發現它無法自動裝載(mount)至系統桌面,便開啟「磁碟工具程式」,按下「驗證磁碟」按鈕,結果竟出現-9972錯誤訊息如下圖所示:
DiskUtilities9972

由於這些資料是僅有的備份,我還是不放棄,使用了「DiskWarrior」做檢查,結果「DiskWarrior」也是沒輒。

接下來,我便上網搜尋這個「-9972」錯誤訊息的磁碟拯救方法,大概了解那是Mac OS X對於未定義的磁碟錯誤都以「-9972」做代碼,所以不同的情況會一樣地出現「-9972」的錯誤訊息。我在網路上並沒有找到跟我的情況類似之原因,由於目前的iMac G4還是10.3.9版,便想嘗試看看在Tiger底下的情況如何,因為根據很多網路上的報導都宣稱10.4版的「磁碟工具程式」寫得比較完善。

果然,才接上了目前作業系統是Tiger的PowerBook Titanium,連「磁碟工具程式」都還尚未啟動,就發現Tiger已經把這台外接硬碟自動裝載入系統中,不過我相信這硬碟的目錄資料必定是有問題的,我不敢馬上像第一次那樣就直接複製檔案,連「磁碟工具程式」我也害怕會發生跟10.3.9一樣的情況,就直接開啟「Disk Warrior」執行修復的工作。總算,在「DIsk Warrior」掃描了硬碟以後,它便指示我是否要使用重新建立的檔案目錄,我當然沒有其他選擇,就選擇使用新目錄蓋掉有問題的檔案目錄,總算也這樣把檔案給救回來了!
DiskWarrior

所以,以我所遭遇的情況來說,這個問題在Mac OS X 10.4版裡面應該是已經被修正過了,如果您也在10.3或更早以前的版本發生一樣的問題,那就得考慮升級到10.4版囉!¶

後記:在經過多次的交叉比對測試後,終於把問題的關鍵範圍縮小在iMac Firewire連接埠、所連接的Firewire排線、與硬碟外接盒的某個環節上。本來我以為是Firewire埠壞了,可是iSight使用起來卻很正常。我現在可以相當確定這不是作業系統的問題,因為我最終能夠成功地使用iSight所附的白色Firewire線,把Mac OS X 10.5安裝在同樣的外接硬碟機盒,也確認了這個問題是出在這台iMac G4 Firewire埠很挑線。當我將此外接硬碟使用其他Firewire線在其他電腦上,都不會有問題;可是只要當這連接埠使用其他Firewire線時,就會出現問題。

Labels:

Sunday, October 02, 2005

高覺感型無知

很喜歡享受在都會區裡不必自己開車,只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輕鬆自由,那同時是我坐享「思路跳躍,神遊萬有」的漫遊時刻。前幾天,我就像往常一樣地在台北捷運上,推演著今日主題的大標題。

這幾天來,一直處在一種困頓無知的狀態。當創作遭逢瓶頸,其實,唯一的一條路就是繼續不斷地堅持下去。

通常說來,我們對於「無知」,總儘可能地存著一種謝絕光臨的心態,不願意讓自己與「無知」為伍。大家所避諱的這種的無知,是屬於「坐井關天型」無知,所展現出的那種自以為是。今天所想要探討的,是有另外一種「更高層困惑」的無知。在「蘇格拉底的教學試驗」中,明白地指出這種困惑無知的狀態其實是一件好事。由於自覺到自己對於未知事物的無所知,才可能去引動自己的求知慾望,以找回那個「內外呼應」的答案。

那麼,什麼是「內外呼應」的答案呢?在剛剛那篇「蘇格拉底的教學試驗」裡,闡釋了這位希臘聖哲所認定的「真知」,是源自於靈魂內在自我之「回憶」,回憶起那個不需要透過外在加諸於我的那種「知道」,以此知道「認知」於外在所處的現實世界,而此最終獲得的內外相互呼應之印證知見。若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亦始終相信,條條大路必也通往「真知」:關於「回憶」,Neale Donald Walsch在《與神對話》裡也有一段相當精彩的論述;個人以為,如此的「真知」,其實也與王陽明先生所倡導的「致良知」中裡面的「良知」不謀而合。倘以如此的生活處世態度,應用在藝術之創作與設計裡,最近在誠品的藝術類暢銷書排行榜裡,《設計中的設計》之作者原研哉,也明確地指出,這種深刻地未知感,得以引領著我們去勾勒出未來完成品的雛形⋯⋯

然而,在「回憶」起真知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先經過許多錯誤的假設與嘗試,當我們體認了所有的錯誤見解之後,就會來到今日主題所述的「高覺感性無知」,這彷彿是登峰攻頂前的停歇,黎明前夕的短暫黑暗,也可以說是高爾夫球賽中,小白球來到最接近洞口的屏息時分。換句話說,在經歷這樣的無知狀態時,我們與「真知」之間的距離,是那樣地接近;而在如此地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柳暗花明的一村,其實已經不再遙遠⋯⋯

回到本文的開始,我想著今日的主題,從最簡短的「自覺性無知」、「高品質無知」、「高感度無知」、「敏感性無知」、「高困惑無知」、「高感型無知」、「高層次無知」、「高覺型無知」,到最長的「自覺型高層困惑性無知」、「自覺性高層困惑型無知」,或是折衷的「高品感型無知」、「高質感型無知」⋯⋯,這類的文字遊戲,有興趣的您或許還可以繼續不斷地、加油添醋地、玩弄接龍下去,然而,再一次回歸到寫作「文雅」、「達意」、「精簡」、「豐富」、與「適切」的前提出發,最後敲定以「高覺感型無知」為標題,這或許不是最終、最完美的選擇,不過,為了能夠展現訂立標題之思索過程中的諸多嘗試,同時與本文中的所描述的錯誤嘗試做呼應,相信各位讀者您應能領略我在此想要表達的重點了吧!¶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