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Friday, July 22, 2005

知行合一

這是以前國文課本中,我們所曾經學到的一個「詞彙」;這也是明朝的王陽明先生,所致力推動的學說:「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關於「知」與「行」之間的關係,也另外有「知易行難」、以及後來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推行的「知難行易」學說。總而言之,不論是哪一個簡單、哪一個困難,其實「知」與「行」之間,永遠存在著一份差距。況且在「知」的層面,也可能有人與人之間,不同「認知」的差距,所以說,要清楚地認識「知」與「行」之間的利害關係,就得先解決掉前述的知行難易之矛盾關係。

其實,這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性善說」與「性惡說」這類的二元分立類的問題。其實,想要去釐清楚「知」與「行」的關係,個人以為,不要以二元分立的眼光去看待這兩類事件,其實,「知道」事物的運作原理,與「實行」的具體實踐,各有其重要性。所有的「知識」源自於「經驗」,沒有了「經驗」也不會有「知識」的產生,而「經驗」就是「實行」以後累積而得,「知」與「行」存在著這樣的因果關係。

在現在高喊著「知識經濟」的時代裡,「知識」彷彿成為提升能力、專業養成的必備要素;而在近來的知名運動用品耐吉的行銷口號「Just do it!」、或是稍早曾經熱賣過的企管叢書《執行力》中,不斷地散播著「行」的重要性。不論是知行難易,當了解到這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一定是從「認知」延伸到「執行」所展現的成果。沒有「行」不會產生「知」,沒有了「知」,這個世界將會是一成不變!

從重新認知「知行合一」,到能夠把這樣的「思想」化成「行動」,是我在參加美國Landmark Education個人成長訓練所學到的一門人生大課,當夢想不能化作實踐,一切都將只是「空談」。知道是一回事兒,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兒,僅以此自我勉勵,並與讀者們共勉!¶

Labels:

認識「矛盾」

人是思惟的動物,人類所有的行為源自於思惟,而當心智思惟中出現了「矛盾」的時候,就好像是一部運作中的電腦當機一般,在同一段時間內、同一個執行程序裡,同時收到兩個、甚或是多個執行指令,那麼到底要優先執行哪一個指令呢?這時便需要導入一個有更優先執行權的執行指令,用來排解當這類情況發生時所遭遇到的問題,冷靜地釐清思緒,把原本攪和成一團的指令,抽絲撥繭,重新分配執行的優先順序,當腦袋的思惟移除掉「矛盾」的思緒以後,行為才可以重新恢復正常的運作;當事務執行得很平順時,最後的成果永遠是指日可待!

以上這段描述,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一段簡單易懂不必解釋就「會做」的「廢話」,然則,在這裡我想要指出的仍舊是,「了解」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從「了解」到「做到」,這中間的過程中,必須要帶著一份時時刻刻的「覺知」。

當思惟帶著「矛盾」而在執行某一件事情時,必然是諸事不吉,因為不需要等到別人來打敗,自己其實已經打敗了自己;時時刻刻的「覺知」,則是讓自己透過「自我覺知」而達到「自我學習」。

對於有「開創」特質的人來說,「自我覺知」必然是這類人們的內在特質。舉例來說,在九○年代中期所掀起的網路浪潮中,這群開創未來中的人們,沒有前人的腳步可供依循參考,沒有任何一位有經驗的老師、或朋友可供諮詢。在第一波網路革命中,絕大多數的人們在這次的浪潮中,學習到了網路泡沫化的教訓,而目前依舊存活的網路公司,就是因為能夠覺知到外在環境的「煎熬」,與省思內在所遭遇的「矛盾」,進而去除掉導致「矛盾」的根源,找回處事的動力根本、凝聚焦點、看清執行事務重點、鎖定目標,努力執行;引用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來解釋,也就是化解各個面向的推擠壓力,致力於達成支點的協和一致性,沒有了內在的「矛盾」,才有可能四兩撥千斤,展現出外在人們所看得到的「決斷力」與「執行力」。

歷史上所有成功的創舉,永遠是由內而外的斂心洗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