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Sunday, October 02, 2005

高覺感型無知

很喜歡享受在都會區裡不必自己開車,只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輕鬆自由,那同時是我坐享「思路跳躍,神遊萬有」的漫遊時刻。前幾天,我就像往常一樣地在台北捷運上,推演著今日主題的大標題。

這幾天來,一直處在一種困頓無知的狀態。當創作遭逢瓶頸,其實,唯一的一條路就是繼續不斷地堅持下去。

通常說來,我們對於「無知」,總儘可能地存著一種謝絕光臨的心態,不願意讓自己與「無知」為伍。大家所避諱的這種的無知,是屬於「坐井關天型」無知,所展現出的那種自以為是。今天所想要探討的,是有另外一種「更高層困惑」的無知。在「蘇格拉底的教學試驗」中,明白地指出這種困惑無知的狀態其實是一件好事。由於自覺到自己對於未知事物的無所知,才可能去引動自己的求知慾望,以找回那個「內外呼應」的答案。

那麼,什麼是「內外呼應」的答案呢?在剛剛那篇「蘇格拉底的教學試驗」裡,闡釋了這位希臘聖哲所認定的「真知」,是源自於靈魂內在自我之「回憶」,回憶起那個不需要透過外在加諸於我的那種「知道」,以此知道「認知」於外在所處的現實世界,而此最終獲得的內外相互呼應之印證知見。若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亦始終相信,條條大路必也通往「真知」:關於「回憶」,Neale Donald Walsch在《與神對話》裡也有一段相當精彩的論述;個人以為,如此的「真知」,其實也與王陽明先生所倡導的「致良知」中裡面的「良知」不謀而合。倘以如此的生活處世態度,應用在藝術之創作與設計裡,最近在誠品的藝術類暢銷書排行榜裡,《設計中的設計》之作者原研哉,也明確地指出,這種深刻地未知感,得以引領著我們去勾勒出未來完成品的雛形⋯⋯

然而,在「回憶」起真知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先經過許多錯誤的假設與嘗試,當我們體認了所有的錯誤見解之後,就會來到今日主題所述的「高覺感性無知」,這彷彿是登峰攻頂前的停歇,黎明前夕的短暫黑暗,也可以說是高爾夫球賽中,小白球來到最接近洞口的屏息時分。換句話說,在經歷這樣的無知狀態時,我們與「真知」之間的距離,是那樣地接近;而在如此地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柳暗花明的一村,其實已經不再遙遠⋯⋯

回到本文的開始,我想著今日的主題,從最簡短的「自覺性無知」、「高品質無知」、「高感度無知」、「敏感性無知」、「高困惑無知」、「高感型無知」、「高層次無知」、「高覺型無知」,到最長的「自覺型高層困惑性無知」、「自覺性高層困惑型無知」,或是折衷的「高品感型無知」、「高質感型無知」⋯⋯,這類的文字遊戲,有興趣的您或許還可以繼續不斷地、加油添醋地、玩弄接龍下去,然而,再一次回歸到寫作「文雅」、「達意」、「精簡」、「豐富」、與「適切」的前提出發,最後敲定以「高覺感型無知」為標題,這或許不是最終、最完美的選擇,不過,為了能夠展現訂立標題之思索過程中的諸多嘗試,同時與本文中的所描述的錯誤嘗試做呼應,相信各位讀者您應能領略我在此想要表達的重點了吧!¶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