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Thursday, March 23, 2006

憶童年.思真.做自己

今天整理筆記時,又發現了一小篇手稿。重新校閱的同時,又想起日前在書店時,讀到民初文學家林語堂之傳記,書中他鼓吹所有的文人都該讓自己寫自傳,以下這一篇,應該可以收錄在自己的自傳裡面吧:

=====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腦袋很少停過,尤其是走路時,總是一邊走路一面想事情,可是我的生活並未受到干擾,到讀國中以前,生活裡的事物充滿許多歡樂,每一天都在認識新的事物,好不快樂!我還記得某個學期末的學期成績單上,老師給我的評語是「循規蹈矩」,年幼的我對於這四個字,似懂非懂,反正整體說來就是「乖寶寶」的意思。其他的評語我現在怎麼回想就是想不起來,可是為什麼對於這四個字的印象尤其深刻?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相信是由於年幼的無知,那時候的我就把這四個字深深地記錄在腦海裡,等待日後於生活中,隨時隨地從所遇所見到的「人事物」去了解「循規蹈矩」是什麼意思,我就是這樣長大的!小學的功課,不用父母親操煩,之前在〈下決心〉這篇文章裡就提到過,我的功課在同年級的同學來說,由於我喜歡讀姊姊課本的緣故,所以我所能夠認知的事物,實際上跟我正在上課的課本內容其進度是超前的!

現在的我,早已忘記我是什麼時候養成了查字典的習慣,所以說,「循規蹈矩」是不是我查字典而理解其含意,我也想不起來了,只是,在想到「循規蹈矩」的此刻當下,又喚起了我在更小時候的回憶。我記得年幼時的我曾經問過姊姊一個問題:「政府是什麼?」由於我們家裡是經營家族企業,那時姊姊回答我的意思就大概用家族的公司做比喻,我粗淺地在腦海裡記下了類似於「某種管理的什麼XX之概念」。

上了國中以後,讀到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故時有物外之趣。」這彷彿也是自己未受教育之前的生活寫照。於今已過而立之年,回思幼時,彷彿昨日,回到當下,想了想,這該會是大多數小朋友的寫照吧?!羅大佑筆下的《童年》,後來成了張艾嘉所唱的家喻戶曉的歌,描寫的便是當代學校教育普及後的童年景象。兒童時的純真無邪,古今中外多皆然哉!

長大以後,學會什麼是「空」,懂得去控制自己的頭腦,什麼時候該運轉,什麼時候又該把所思所慮拋在腦後,任何事情都不要想,止念止觀,幫助我紓解壓力,丟掉文明社會生活裡的垃圾,重拾起童時原真;然則此原真本性,早已蛻變為成年後的熟真,引領我不偏不倚,努力讓自己做個單純的自己!

我們那年代的台灣式填鴨教育,整個教育體系沒有很完善地訓練學子們「做自己」的通盤規劃,到了美國接受美式的大學教育以後,慢慢訓練出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今年是2006年,返台定居已步入第七年,前天晚上,看到電視《楊瀾訪談錄》訪問到傑出美籍華裔禮服設計師Vera Wang,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聽過「做自己」的論述,一時之間,這樣思緒從潛意識又浮上了表意識。且在又想起「做自己」的同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回答出「什麼是自己」?Who are you??? How long have we been ignoring this TRUE ME?¶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