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05

創造、創新與傳承

一九九八年遊倫敦大英博物館,開了我的眼界,見證到全球各地人類的文明發展演進,史前文明欠缺文獻記錄,只能從古物中去考據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各大民族的古典文明,都曾經寫下歷史輝煌的一頁,為後世「創造」典範。古代人的生活,不論是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方式,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尤其在近幾百年的工業革命後產生巨變,而有相對於古代生活方式的「創新」。時代的洪流,不曾停止過,「創新」經驗在「傳承」過程中,不符合時代所需者,自然為時代所淘汰。

「創造」、「創新」與「傳承」這三者間,隱含著一種微妙的因果關係。

在此我所談到的「創造」,指的是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一旦創造的過程完成了,人類的文明也像堆積木般,又更上一層。例如,由石器時代進入銅器時代;由生食演進成熟食;從沒有穿衣到有穿衣;活動範圍從陸上、到海上、到空中、乃至於今日的宇宙太空。

至於「創新」,在這裡所指的是基於既有的「創造」中,不斷地改良革新,從某個角度看來,的確是在「創造」時代的潮流,但是這類的非革命性的創造是創新,也就是中國古語所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當「創新」累積到某一個臨界點的時候,自然又會有新的「創造」產生。「創造」因為被「創新」而有新的生命,「創造」從不曾因為新的「創造」誕生而衰敗,所有的「創造」該是一層又一層的「創造」所疊上去的。當某項「創新」失去了時代的意義,自然會被時代所淹沒。

談到「傳承」,在此忽然感覺到語重心長。不論是任何事物,總是創業惟艱,守成不易。歷史上有許多事物若不是失傳的,便是已經扭曲的。造成失傳的原因,基於前人保護自己的心態,自己留下一手,沒有繼續傳承給後代子孫,「創造」便從有消失成無。至於「創造」的被扭曲,是由於「創造」在「傳承」的過程中,失去了原本「創造」的精神,「創造」也因而遭到扭曲。另外一個「傳承」的問題是「食古不化」,當「創造」的精髓在「傳承」中消逝,徒留下「創造」的外殼,原來的「創造」也因此而死了一大半。

語文,也是人類的一項創造發明。隨著時代的變易,在既有的語文中,它總是從自己中不斷地誕生出新的自己。我常以為,語文本身也有生命。近日,拜讀過余光中先生對於語文教育滑落而表示關注的報導,靜思半晌,我遊移在「創造」、「創新」和「傳承」之間,探索著未來的出路與答案,我很欣賞余先生在其著作《含英吐華》中所傳遞的訊息,儘管雖未讀其書,已初會其本意,面對新生代使用語言的方法,我感其憂心,但仍嘆自己的造詣猶在努力過程之中,至今還無法對此現象輕下斷語,僅能在此暫且以曾子的話自勉:「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也做為今日的結尾。¶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